2020-05-20 09:38
峰峦起伏,白云缭绕,这里是祖国的西南边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这里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是天赐的世界茶源。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7月12日、13日两天,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来到普洱西盟县和澜沧县,一同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海外华媒代表认为,保护文化,全球华人都要有责任感。
天赐普洱古茶林,文化保护时不我待
“笙歌缥缈疑入仙,香茗氤氲胜梵天。”这是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笔下的澜沧。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誉,而普洱则是天赐的世界茶源。
7月13日,海外华媒代表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睹千年茶树芳容,并用亲笔签名为普洱景迈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贡献一己之力。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海外华媒代表用签名助力古茶林申遗
在茶、咖啡、葡萄酒这三大对人类文明和生活起重要作用的农产品饮料中,咖啡类世界遗产在全球有2个、葡萄酒类世界遗产有8个,唯独茶类的世界遗产还是空白。
在申遗方面,普洱走在前列。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自2010年6月启动,国家、省、市、县各级都高度重视。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施文艳向华媒代表介绍了申遗的进展,“我们已经进入预备清单,现在是关键期。”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拉祜族儿童表演山歌
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说,最近几年,各个地方政府对加强文化传承、当地文化保护,力度比以前要大。
“申遗给我们更好地启示,因为它展现国家地软实力,是文化地骄傲。”蒋丰说道。
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认为,保护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时不我待”。
利用民族特色资源,促进脱贫致富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与保护,还要靠它脱贫致富。
近年来,澜沧县委、县政府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入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倾力打造“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引导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唱歌跳舞”实现脱贫致富。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拉祜族民众表演歌舞
位于拉祜山乡大山深处的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澜沧着力打造的文化扶贫示范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更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全组共有村民119户494人,他们朴质善良、热情好客、才华四溢,扛起锄头能下地、拿起吉他能上台,“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该组农村经济总收入147.5万元,人均纯收入仅1715元。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帮助老达保的村民们实现文化脱贫,如今,村民正享受幸福甜美的生活。
走访澜沧各地村落,民族元素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撑,许多人开起餐厅,建起民宿,吸引远到而来的游客。
新的发展模式也让这里独有的异域文化被越来越多人了解。
延伸——景迈山上的最全文物名单
景迈山上的文物主要有古茶林和传统建筑两大类,它们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所在。
关键词:古茶林
景迈山三大片古茶林。即:景迈片区501.46公顷、糯岗片区202.69公顷、芒景片区526.48公顷。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关键词:传统建筑
景迈山上14个自然村为传统村落,其中:翁基、糯岗、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已列入第一、二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
「茶资讯」古茶林申遗:普洱走在前列
这些也是文物
在景迈山上,还有5栋宗教建筑因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价值也被认定为文物。
● 位于芒景村芒洪村民小组的清代建筑——芒洪八角塔
● 景迈村上世纪90年代的景迈大寨老佛殿
● 景迈大寨民国初年的景迈大寨塔亭
● 景迈村糯岗村民小组民国初年的老佛殿
● 景迈村勐本村民小组上世纪90年代的勐本大金塔